期刊社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须知
下载专区
联系我们
参考模版
文章编号
中文标题
英文标题
作者英文名
作者中文名
单位中文名
单位英文名
中文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基金项目
今天是2025年4月14日 星期一
栏目分类>>
比较文学以及世界文学
2019年3期
保罗·西格尔对莎士比亚戏剧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张薇
2019年3期
谁在延宕?哈姆莱特还是莎士比亚?
陆涵
2017年6期
《三国演义》的英译比较与典籍外译的策略探索
朱振武
2017年6期
“Nature”“Science”两词的译介与中国...
陈月红
2017年3期
对英国浪漫派自然诗学的哲学思辨
王欣
2017年3期
伊丽莎白·毕晓普的生态视野
胡英
2017年3期
班维尔《海》中伦理身份的流动性和矛盾性
郑杰
2017年2期
现代杂剧作家程曦生平及著述考略
李国庆
2017年2期
《天路历程》宾为霖中译本与《圣经》汉译的互文性研究...
刘现合,刘耘华
2016年5期
在地、多地与再地:霍根《靠鲸生活的人》研究
方红
2016年5期
自然书写作为政治表达:论兰斯顿·休斯20世纪40年...
罗良功
2016年5期
劳伦斯植物诗歌的生态解读
祝昊
2016年4期
中国现代诗学权力场域中的科学理性思维论
赵小琪
2016年4期
鲁宾斯坦的莎学思想
张薇
2015年3期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诗学方法论建构的若干问题
刘耘华
2015年3期
中国现代诗学的内结构与外结构关系论
赵小琪
2015年3期
美国经验与普遍诉求——美国中国学思想研究方法论之再...
吴佩烔
2015年2期
奈保尔笔下的性爱、种族与自我
石海军
2015年2期
杜鲁门·卡波特的黑夜小说
杜芳,黄铁池
2015年2期
丹·布朗现象与文学中国梦
朱振武
2015年1期
关于20世纪西方文学的再思考
刘建军
2015年1期
弗兰克·奥哈拉城市诗歌中的后现代道德
汪小玲
2015年1期
莎士比亚“幽灵”的变迁
张薇
2014年4期
中国的雪莱观与雪莱的中国观
孙宜学
2014年4期
威廉斯景物诗中中国古典物我观之体现
武新玉
2014年3期
日本“物纷”论:从“源学”用语到美学概念
王向远
2014年3期
论王独清域外诗作的音乐美
李丹
2014年3期
修辞策略中的“作者”——西汉“孔子作《春秋》”说的...
郭西安
2013年6期
西方古典诗学略论
陆扬
2013年6期
“诗学”和先锋精神:模糊性的理论价值
范劲
2013年6期
日本的诗学与歌学之辨
山本景子
2013年4期
只有神的语言才能描述——库切的《铁器时代》、小镇暴...
德瑞克·阿特里奇
2013年4期
从“佛像”看哈罗德·品特在《看门人》中的创作策略
孙 建
2013年4期
特罗洛普作品中英国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观
承 华,黄铁池
2013年3期
四大维系方式更迭与欧美文学价值流变
刘建军
2013年3期
一种新的长篇小说的写法——竹内好“作为方法的亚洲”...
张 黎
2013年2期
朝鲜李朝汉文小说写本俗字研究
王晓平
2013年2期
文化传递中的想像与重构——中越“翁仲”的流传与变异
庞希云,李志峰
2012年6期
探寻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学理依据——试论孙景尧比较文...
李 平,程培英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
1
页/共
2
页